昌平区价格调控工作情况
来源:昌平区 发布时间:2023年11月14日
10月,昌平区充分发挥价格调控机制,立足全局,深入研判,准确把握当前形势,多部门协同联动,积极探索、多措并举,全力保障“中秋国庆”期间,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,做好稳价安民工作。
一、 价格综合调控情况
价格调控成员单位坚持定期协商、分析市场保障情况和趋势,每天深入各镇街农贸市场、超市、生鲜直供店等地进行价格监测和调研,关注天通苑、回龙观及北七家等重点区域的市场供应及价格变动情况,加强市场商品和网点的调控工作,及时预测、预警,提出工作建议,并报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。
二、 价格监测分析预警情况
区发展改革委持续对我区主要生活必需品零售价格进行监测,重点对5家超市、4家农贸市场和1个批发市场(水屯)31种蔬菜价格进行监测,并做好每日监测数据的分析、汇总和上报,对出现的个别蔬菜品种价格波动,及时摸清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。
(一)全区主要农副产品货源供应充足,需求总体稳定。蔬菜零售价格季节性下行。超市月平均零售价格为3.42元/500克,环比下降3.39%,同比基本持平;农贸市场月平均零售价格为3.13元/500克,环比下降1.95%,同比上涨3.10%;猪肉零售价格窄幅波动。超市猪精瘦肉月平均零售价格为14.69元/500克,环比基本持平,同比下降26.48%;农贸市场猪精瘦肉月平均零售价格为13.30元/500克,环比上涨2.11%,同比下降30.49%;鸡蛋零售价格小幅回落。超市鸡蛋月平均零售价格为6.12元/500克,环比持平,同比基本持平;农贸市场鸡蛋月平均零售价格为5.84元/500克,环比下降4.42%,同比下降10.02%; 粮油零售价格持续稳定;牛、羊肉零售价格略有上涨,均供应充足,需求稳定。
十月气温明显高于往年同期,有利于秋季蔬菜生长,夏秋供应模式转换顺畅,且北菜南运规模有所缩小,大白菜、大葱等耐储菜大量上市,整体蔬菜价格呈季节性下降趋势。目前市场总体供应形势稳定向好,后期天气晴好的情况下,预计蔬菜价格仍将维持稳势。
三、 市场供应和货源保障工作情况
区商务局按职责分工全面掌握我区批发市场、农贸市场、连锁超市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和应急物资保障、商业安全运行等工作。持续对生活必需品供销情况进行监测,及时掌握9家超市公司44家门店、5家蔬菜零售连锁企业35家门店的市场供求情况,发挥主导作用,加强市场商品和物资调配,加大调运力度,降低运输成本,特别是防汛救灾期间对重点保供企业的运输车辆,加快办理绿色通行手续,维护正常市场秩序,确保蔬菜、肉、蛋、奶等重要民生商品品种丰富、供应充足。
四、 价格执法工作情况
为切实保障百姓切身利益,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大执法力度,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226人次,其中检查旅游景点、酒店、农家院、农贸市场、生活超市、蔬菜店等经营单位1273户次,提醒告诫1273户次。通过检查,全区旅游市场价格秩序平稳,商品供应充足,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。其中,10月份价格立案8件,罚没款1150元。
五、 “菜篮子”生产保障和农资保供工作情况
截至目前,粮食作物已播种36968.5亩,完成全年任务137%;大豆播面面积0.22万亩,完成全年任务157%;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750亩(春播1280亩,夏播470亩),完成全年任务100%;冬小麦收获4430亩,亩产同期提高3%左右。蔬菜产量34051吨,完成年度任务68.65%。畜禽存栏32.04万头只,累计出栏31.44万头只,累计生产鲜蛋0.07万吨,累计生产鲜奶2.14万吨。其中,生猪存栏2.93万头,出栏1.57万头;蛋鸡存栏16.50万只,淘汰6.78万只;奶牛存栏5292头,淘汰1529头;羊存栏2.36万只,出栏0.56万只;鸭存栏7.11万只,出栏20.36万只。
六、 居民消费价格情况
10月,北京居民消费价格,环比下降0.3%。其中,食品价格下降1.3%,非食品价格下降0.1%。北京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。其中,食品价格上涨1.3%,服务价格上涨1.3%。1-10月份,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0.5%。
调控工作建议:一是持续加强生活必需品物资准确预判、宏观调配,确保各类商品供应充足,不出现断档、缺货、空架等问题和现象。二是加强市场巡视,注重舆情风向,加大市场监督执法力度,充分利用执法提醒、告诫警示,避免商家囤积居奇、借机炒作、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等行为,确保昌平区生活必需品价稳货足。三是加强价格监测,准确掌握价格动态变化,查找价格变化根源,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。四是加强舆情监测引导。全面关注民生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,在做好价格动态监测预警的同时,及时关注社会舆情,及时发布价格信息,帮助、引导群众了解市场实情,理性采购,对负面舆情主动发声,及时消除各类矛盾隐患。